中国药物化学杂志
    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物化女性的广告桥段不是“创意”是恶俗

主打母婴用品、以女性为消费群体的品牌全棉时代,最近却因为一则多平台投放的短视频广告引发了女性群体强烈反感。在这则广告中,一名美女深夜被不明男子尾随,就在万分紧张之际,女孩灵机一动,拿出该品牌的湿巾卸了妆,露出“真容”成功地“解救”了自己。

对此,品牌方的解释是,“视频为广告创意”,只是为了“突出商品的清洁功能”,并强调自己尊重爱护女性。但是作为一名女性,看到这样的“创意”却觉得心里堵得慌。短短几十秒的视频,就传达出了多种偏见,充满着物化女性的氛围。

首先,女孩被歹徒尾随,对个人来说是充满恐惧的时刻,对社会来说也暗示着刑事案件的可能。这种威胁到人身安全的场景,背后可能是巨大的不幸,并不是可以用来开玩笑、抖机灵的材料。商业广告以此为噱头,恐怕完全没有考虑到女性的感受。

其次,美女会引来男子尾随,变身“丑女”后就立刻安全了,品牌还特意强调这是他们的“防身术”。这里面隐含着一种深层的社会偏见:对女性的人身侵犯案件取决于女性的外貌。长相漂亮的女性容易被侵犯,不那么漂亮的就相对安全。这个逻辑再往前推一步,就是女性的美是引诱犯罪的原因。可是,违法犯罪案件的产生,是因为施暴者的存在,而不是受害者的存在。请不要再在受害者的伤口上撒盐了好吗?

第三,只是简简单单卸个妆,美女就立刻变成了丑女,连意图不轨的歹徒都没了兴趣,这种对女性外貌的嘲笑是典型的物化女性。如果女性不漂亮,那么就毫无价值,连犯罪分子都看不上;如果长得漂亮呢,也可能是全靠化妆,不要太相信——整个逻辑,看不出一点对女性的善意。

广告创意当然可以有夸张,也可以开玩笑。可是,玩笑背后仍然传达着企业的价值观。以女性为目标群体的品牌,按理说不会故意去触怒女性。很有可能,这则广告的制作团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对女性的冒犯,他们只是有意无意地迎合着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偏见和刻板印象,并把这种迎合视为有价值的“创意”。而这,才是最令人感到悲哀的。

还记得广受诟病的奥迪二手车广告吗?一名婆婆冲向正在举行婚礼的新婚夫妇,用检查牲口的方式检查新娘的鼻子、耳朵、牙口……最后做出OK手势,随后出现奥迪二手车介绍页面,配音“官方认证才放心”。把女性比作牲口、二手车,这样的“创意”也能被知名企业采用,并堂而皇之地播出,令人震惊。在这则广告引发众怒之后,仍有企业前赴后继地把物化女性的低俗玩笑作为宣传手段,无疑值得反思。

目前,品牌方宣称该视频已下架,并在某条微博的评论区做出了致歉声明,但是仍有很多网友表示失望和愤怒。或许品牌要做的,不仅是将视频下架,更应将自己头脑中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“下架”。毕竟,随着两性平等意识的深入人心,物化女性的观念会越来越不得人心。指望靠这种噱头宣传品牌,只能暴露其价值观的低俗,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远离而已。

(光明网)

找记者、求报道、求帮助,各大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壹点情报站”,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